●记者 曾 婷
五年春华秋实,五年硕果飘香。
政协第八届三明市委员会履职的五年,是我市全面完成辉煌 “十一五”目标任务,实现 “十二五”高位开局,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也是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开拓创新、蓬勃发展的五年,翻开政协履职篇章, “助力科学发展”、 “关注民生工程”、 “推进团结共为”……一个个关键词如同跃动的时代音符映入眼帘。
与党委政府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合拍、行动上一致;与群众意愿同心、同行、同力。从城市发展 “大事”到百姓身边 “小情”,每个关键词背后都有许多具体的故事,见证了市政协在服务我市跨越发展广阔舞台上的精彩一幕。
五年来,八届市政协常委会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在中共三明市委的领导、省政协的指导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省委、市委一系列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围绕科学发展,坚持服务民生,坚持维护和谐稳定,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凝心聚智、有效作为,为推进三明在海西建设大潮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建真言 谋良策服务发展大局
2011年、2010年,围绕 “促进三明市工业园区在发展中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三明市林产加工业”专题,八届市政协常委会先后组成调研组,深入我市12个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在综合分析现状、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40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意见。
内容翔实、建议科学、凝聚多方共识的调研报告得到省、市高度重视, 《促进三明市工业园区在发展中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做大做强三明市林产加工业的调研报告》入选省委政研室重点课题调研文稿,纳入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视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在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并印发市委常委和有关部门落实。
2011年8月,以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快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政协论坛上,52篇论文为加快推进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提出了有分析、有对策、有建议的真知灼见。
发展,是解决三明所有问题的关键。八届市政协常委会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着力点,围绕中共三明市委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把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问题,作为调研视察的重点课题和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建真言,谋良策,推动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助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抓准点,选好题”。五年来——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常委会先后组织委员就加快我市矿产业发展,三明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园区经济效益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题协商,一批对促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有关建议措施被吸收到市政府 《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
——围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开展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出6个方面25条意见建议,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围绕编制 “十二五”规划,2010年成功举办了主题为 “我为 ‘十二五’规划献一策”的第三届政协论坛,收集论文62篇,建议归纳整理后,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为编制好 “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开展了关于解决企业办证难问题、加快 “无水港”建设、优化我市通关环境、台商投资区建设等调研视察活动,助推三明加快发展。
——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林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林业规模化经营等课题开展调研,推动农业合作组织建设。
创新建言方式。从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开始,在民主党派、有关团体代表大会发言后,安排委员即席发言,与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对面交流互动,就我市中心工作和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保障等问题当面建言,取得很好的协商效果,成为我省地市级政协全体会议协商建言的一大亮点。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开展监督工作。先后就我市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城乡就业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市区大气污染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重大问题,通过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调研视察等方式,进行重点监督。
主动融入 “五大战役”,全力服务中心工作。市政协领导列席市委常委会,参与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要工作的决策;按照市统一部署,市政协多位领导分别担任市 “五大战役”指挥部副指挥,承担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等战役任务,并为办好第七届省农运会、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筹建市慈善总会和推进商会、行业协会等工作尽责尽力。
积极动员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其中市政协机关五年来就完成招商引资2亿多元。在2010年特大洪灾中,广大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积极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第一线,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中涌现出了夏三友、叶青、林发盛等一大批抗洪抢险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政协“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
访民情 解难题共促和谐稳定
民生民意总关情。五年来,八届市政协常委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共建共促和谐三明。
《建议从立法上严禁酒后驾车行为》专报件上报省政协办公厅后,被向全国政协报送。
《建议把加强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列入2011年我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专报件,得到省委书记孙春兰的批示和肯定,并在2011年得到落实,全省将实现村村通广播。
《建议解决农村小学生车辆接送问题》获得2010年福建省政协好信息一等奖。
《建议采取 “田补”、 “产补”、 “特补”相结合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等专报件得到省领导的批示。以人为本,履职为民,五年来,一批事关国计民生、海西建设和三明发展的重大建议得到省、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意见建议得到吸纳或落实。
保民生,促和谐。利用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收集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2008年开展了扩大城乡就业、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的调研,在充分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 “六个结合”26条举措,被吸收到市政府有关就业和保障的文件中。为破解群众反映突出的 “住有所居”问题,2011年10月,组织市政协常委视察我市保障房建设情况,与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设单位专题协商讨论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和管理问题,推进了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五年来,组织开展关于就业、住房、文明创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饮用水安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妇幼工作等民生调研视察,为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紧扣民生问题的解决开展监督。先后组织委员参与三明市空间发展规划论证、城市燃气专项规划评审、贵溪洋大道改造论证,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管道煤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和全市国家公务员招考监督,旁听评议法院案件审理,使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更加贴近发展、贴近群众、贴近民生。
着力做好民生工作。每年组织委员专家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赴永安青水村和明溪王桥村指导驻村帮扶工作,五年共争取到扶持发展项目资金700多万元。2011年5月,组织工商联界委员走访慰问明溪、清流的部分革命基点村,并捐款4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委员、机关干部和港澳同胞为汶川地震、台湾南部受灾同胞、玉树地震和三明市抗洪救灾、灾后重建捐款捐物。动员有条件的政协委员为城乡困难群众办实事,积极联络港澳委员为我市老、少、边、远乡村捐资助学,新建5所希望小学。
重质量 重落实创新提案工作
2007年,市政协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提案线索,上门答谢优秀提案线索,促进提案更加关注民生、贴近实际。
2011年,市政协尝试开展市、区两级提案联办,提案办理质量民主评议,提案质量民主评估工作,推动提案办理从 “重答复”向 “重落实”转变。
提案,是政协履职的重要手段。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市委和市政府中心工作,通过提案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提案1965件,经审查立案1911件,现已全部办理答复。
提案办理,重在落实。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提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加大推动力度,切实把提案工作作为政协全局性工作对待,实行提案分层次办理,支持鼓励各承办单位建立完善提案办理责任制。建立完善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制度,对主席会议确定的51件重点提案进行督办,开展市、区两级提案联办活动,助推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加强跟踪督办工作,推动提案建议的办理落实。同时坚持开展评选表彰优秀提案、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活动,共表彰优秀提案44件、提案办理先进单位20个及先进个人30名。首次开展评选表彰 “十佳提案”活动,树立标杆,推进创先创优。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政协提案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或召开协调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将政协提案办理列入督查范围,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有力地推动了提案建议的办理落实。各承办单位积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办理实效,扎实抓好提案建议的办理落实。1911件提案的办理落实,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掌握实情、制定政策、改进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扣主题 聚人心推进团结共为
眼下,2012年在三明召开的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筹备工作正紧张进行。
三明是客家祖域,如何用好这块 “金字招牌”,在国际、国内扩大三明影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几年来,市政协扎实牵头做好2012年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申办工作,并最终获得成功。
申办过程中,市政协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联络、扩大交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整理出 《关于我市申办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有关工作汇报》, 《走访境内客家有关单位、社团组织参考材料》、《海内外重要客家社团名录》等有关资料;起草 《三明市申办2012年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恳请支持函》等文件;编印三明宣传画册、书籍、提供相关照片。领导带队先后赴梅州、赣州、龙岩、河源、北海等市,积极争取理解、认同和支持;赴河南参加世界客家中原寻根之旅活动,拜访海内外客属社团领袖、推介三明客家祖域;积极争取世界客属领袖的鼎力支持,先后拜会了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的代表、台湾中华国际观光协会理事长刘宗明、世界客家传播联络组委会副主席林健等众多客属首领;与台湾客家社团首领饶颖奇、刘碧良、黄子尧等加强了沟通和联系,得到了普遍的支持。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1月29日,在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主席团会议上,我市成功获得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举办权。
五年来,八届市政协常委会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协优势,推进团结共为,为加快三明发展凝心聚力。
加强对外联系联谊,推进台港澳交流合作。成立港澳地区委员小组。加强与异地三明商会的联系,推动明商 “回归工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加强与台湾有关党派、团体等各阶层的广泛联系,积极推动三明学院与台湾相关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每年与市台办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台胞台属中秋晚会。主动加强与海内外侨胞、归侨、侨眷的联系,维护他们合法权益。
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进一步加强文史资料编辑工作,出版了 《三明市政协志(续)》、 《崛起在沙溪河畔-忆三明建市初期迁明企业》、 《三明古民居》、 《麒麟诗词》等,开展了 《三明政协工作纪事文集》的征编工作,组织全市各级政协编印出版105辑、1265万字的各类文史资料,协助省政协做好 《亲历福建六十年》、《福建省政协文史工作五十年回忆》等资料征编工作,组织人员赴龙岩、广西兴安等地,寻找核实湘江战役福建籍红军烈士有关资料,与龙岩市政协共同推进湘江战役福建籍红军烈士纪念碑建设;协助做好长征沿线政协联谊会 《红色文史资料》的征编工作。
抓基础 健机制强化自身建设
五年来,八届市政协常委会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着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市政协机关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重视发挥界别的独特作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科学调整界别设置。市政协组成界别由六届的19个、七届的25个,增加到八届的26个。制定了 《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建立健全市政协领导联系界别制度、界别召集人制度、各专委会根据专业相近原则联系有关界别制度。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及时将部分商会负责人吸收为政协委员;从2008年开始,邀请异地三明商会负责人参加全会。召开推进我市宗教界人士和谐教风建设座谈会,组织少数民族界委员开展少数民族乡村公共事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支持和引导基层创新政协工作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永安市、尤溪县政协在乡镇、街道成立政协联络组,延伸政协工作触角。
积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先后以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 “发挥政协界别作用,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为主题,举办三期委员讲坛;成立21个委员小组,健全完善委员小组活动机制,积极为委员知情问政创造条件。。加强与委员、委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帮助解决委员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制定出台了 《三明市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和机关服务管理办法 (试行)》、《优秀委员评选办法》、 《三明市政协系统信息考核评比方法》等制度。积极引导委员以服务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己任,在干事创业中显身手、作表率,本届评选表彰优秀委员33名。
注重发挥委员知情明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情况通报制度,每年市纪委、法院、检察院领导向政协委员通报党风廉政建设、 “两院”工作情况。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制定了 《关于市政协委员应聘担任特邀监督员的暂行管理办法》,做好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的推荐、选派工作,召开发挥委员民主监督作用座谈会,积极支持委员认真履行特邀监督员职责。组织政协委员参与政府绩效考评,视察法院、公安等执法部门工作,参加检察院 “开放日”活动,对市直机关工作情况和有关行业行风进行民主评议,有效地推动我市政风行风建设和司法公正。
重视发挥政协机关的保障作用。根据全国、省政协的机构设置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市政协于2008年相应设立8个专门委员会,各专委会下设秘书科;2009年市政协办公室增设了研究室和委员工作室,理顺了政协内部机构设置。重新制定 《各委 (办)、科 (室)工作职责》,修订和完善了党组会、主席会、中心组学习等22项制度规定。从2008年开始,持续深入地开展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创建活动,延伸提升 “168”党建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党建“三级联创”工作。2009年紧扣 “科学发展、海西先行、三明争先、政协作为”的学习实践载体,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得到省委第三指导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召开9次县 (市、区)政协工作座谈会,加强对县 (市、区)政协的工作指导,帮助理顺关系,推动解决县级政协机构的统一设置问题。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召开在即,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为人民政协履职尽责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全市政协工作必将在昂扬奋进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