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入口| 办公入口| 承办入口| 帮助
今天是: 欢迎访问政协三明市委员会网站!

打造文化软实力 提升群众幸福感

2012-01-08    来源: 三明日报     字号::

  ——市政协委员热议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如何充分挖掘、利用三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成为九届市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挖掘城区优秀本土文化“宝藏” 

  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三明,城区有没有历史悠久的本土传统文化? 

  有!林域生委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符号是——太保公图腾文化和正顺庙谢佑崇拜,都代表了昂扬向上、彰显正义的精神。会议之前,他对城区本土文化进行了深入地调研,在此基础上,这次他提交了《挖掘打造城区本土文化品牌构建对外交流特色文化平台》的大会发言。 

  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林域生委员说,三明城区本地人生活历史悠久,本土文化发育成熟并传承至今。特别是谢佑图腾文化,自南宋以来,由于朝廷的敕封,谢佑的神名日渐显赫,并赐予庙额“正顺”。其中最早的正顺庙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历西(今列西)村的“正顺庙”,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本土三明人的迁移,太保公和谢佑图腾文化散播到省内外许多地区。 

  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林域生认为,我市各地都有着优秀的本土文化“宝藏”,关键是要积极挖掘和培育。林域生建议,挖掘历史渊源,加大宣传力度,阐发文化价值;在弘扬优良民俗民风的大氛围下保护利用,精心打造城区文化品牌;同时积极借鉴莆田打造妈祖文化的经验,构建三明对外交流独特的本土文化平台;深刻挖掘、做大做强、保护利用,让城区本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永远生机勃勃。 

  打造三明文化的特色和个性 

  悠久的历史积淀与文明传承,为我市文化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来自民盟三明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认为,三明文化有特色、有个性。 

  民盟三明市委会提交的《关于加强三明文化及其产业建设的几点建议》中,提出积极打造好我市八大特色文化亮点:客家文化、朱子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古迹文化、土堡文化、宗亲文化、宗教文化。 

  客家文化是我市的“金字招牌”。2012年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即将在三明召开,来自客家祖地宁化县的裘锦才委员说,他倍感自豪和期待。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裘锦才委员和他的同事在挖掘、保护、整理客家文化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市客家祖地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唯一性。2011年,石壁客家祭祖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他们正在积极申报木活字印刷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争取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加强三明客家特色区域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变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全面提升三明的文化形象、知名度和竞争力。裘锦才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客家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激发文化企业活力 

  “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三明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为我市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八届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文化引领、发挥优势,着力建设活力型政协,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目标,我作为一名来自文化企业的政协委员,觉得备受鼓舞。”童桂贤委员说。 

  童桂贤是市歌舞团团长,在几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她深刻地感受到,文化企业要积极改“吃等食”为“吃活食”,走多元化经营道路,经济文化同步运作,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阵地的作用。2008年人事制度改革后,市歌舞团注册成立了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明确了以演艺为主业,拓展对外策划、庆典礼仪、户外广告等多元经营发展道路,激发了发展活力,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建设特别是艺术繁荣,离不开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人才。童桂贤建议,在艺术人才录用上,应当不拘一格选拔和提升有才能的人才,“比如先专业面试、再进行笔试”。“钱从哪里来”是文化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童桂贤建议,积极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参照省文化厅与省农行、省工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地激发文化企业活力。 

  把“文物家底”做成三明文化旅游的招牌 

  “在刚刚完成的2007—2011年五年文物普查中,我市共发现文物总量4200多处,在全省九地市中位居第二,其中新发现的文物总量为全省第一。”余生富委员介绍说。 

  文物,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精髓所在。这次我市有大田土堡群、尤溪经通古建筑群、宁化陈潭红军医院等列入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余生富委员说,现在他们正在推荐、保护、筛选一批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好保护规划、维修方案,并出版《三明市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三明市涉台文物图录》等一系列丛书。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余生富建议,把“文物家底”做成三明文化旅游的招牌,让“文物家底”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三明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明、走进三明,感受三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推进文化繁荣提升百姓幸福感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是委员们的共识。 

  伍林发委员表示,幸福感与文化建设关系密切,文化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让人们充分享受高水平、有创意的艺术作品,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满足、幸福。这次他提交了《建立完善文艺创作奖励办法的建议》,希望激发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九三学社三明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表示,要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感。(三明日报记者曾婷)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