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入口| 办公入口| 承办入口| 帮助
今天是: 欢迎访问政协三明市委员会网站!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2011-01-24    来源: 三明市政协     字号::

  农工党三明市委会 

  我市广大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很不集中,要搞好政策宣传、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应急事件的处理都急需广播。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事情多,在宣传方式上,单靠宣传栏远远不够,无法实现宣传落实到人人,形成了宣传死角。目前电视基本已在全市联网,但通过电视即时宣传涉农政策特别是当地的政策、信息操作难度较大。农村要分享信息社会成果,仍然亟需广播。农村广播的即时性有利于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如防汛、防火、地震、天气预报等,能迅速组织群众自救,征兵、企业招工等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广播喇叭宣传。农村广播的广泛性有利于政策法规、种植技术等长期反复宣传,如农村合作医疗、粮食补贴、农村养老保险及有利于农业五新技术的推广和一些基本知识的培训,通过电台广播,农民们不但能在第一时间收听各类社会新闻,了解党和政府关于“三农”的政策等内容,还能在田间地头劳作时学习耕作新技术、借鉴致富新经验,既减轻了村干部工作量,使用起来也方便。因为广播的声音能播洒到田间地头,房前院落,生产宣传两不误,群众喜闻乐见。通过加强我市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帮助农民充分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知识以及科技致富本领,成为了农民们了解外界的一扇信息窗,成为广大农民们走上致富路的一座连心桥,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我市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市各县(市区)多数乡镇都设有广播电视站,但有线电台广播发挥作用的不大,现有的设备以有线电视转播设备为主。农村电台广播设备或缺乏或陈旧,损坏严重。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广播作用基本没有发挥,现在的农村根本看不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音“小喇叭”的存在,现状堪忧。近年来广电部门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传输光缆大都进乡入村,在部分杆线有安装小音箱,效果较差,难发挥广播作用。农村广播的现状之所以如此,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多数的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广播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存在着重电视轻广播的现象,有的同志认为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数农户都有现代视听设备,农村广播没那么重要了。 

  2、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广播事业是重装备、高消耗、大投入的行业,必须要有强大的投入作后盾。由于各级财政经费投入不足,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农村广播建设经费困难。 

  3、农村广播设备陈旧老化。目前的农村广播设备大多年久失修、陈旧老化、损毁严重,大多数乡村连基本维修费用都无力承担,更谈不上更新设备,本来有些村的设备稍作维修还可以使用,但因村财困难,设备坏了广播也只好停了。 

  4、农民听广播的习惯或需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原先听广播除了听信息、听技术,更重要的是听气象和当闹钟使用。随着各种传播方式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电话和因特网的发展,广播的作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农村广播事业出现了严重滑坡,走入困境。 

  二、加强我市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广播是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科技、法律、信息、政策服务的有效载体,是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主要工具,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平台。全市上下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明确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是送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文化活动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工具和阵地,是和百姓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重大工程。。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强对农村广电工作的领导,调整并完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农村广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把农村广播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 

  2、整合广播、电视资源,实施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带动农村广播发展,让无线广播变有线广播。可以在部分乡村试点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统一标准,创新广播信号传输模式,实现广播、电视调频共缆传输。实现广播与电视共网,可以少建一张广播网,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线路维护成本,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3、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三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2011年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是在全市各县(市区)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广播室,广播室配置一套功放、高音喇叭、话筒等设备。二是确保经费投入。广电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本着公共事业政府承办的原则,资金来源可以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由省、市县(市区)乡镇村各出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投入资金的问题。三是建立一整套农村广播的管理运行机制,做到有人出资有人管理,,确保运行的正常性、广泛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确实做到上下信息资源共享,做到方便干部群众,切实让群众得实惠,为群众谋利益。 

  4、加强农村广播室建设。建设县(市、区)、乡镇、村可联动的广播室,能针对当前的工作如各项惠农政策、森林防火、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天气预报、劳动力转移、台风、防汛、预警等等信息及时发布、传递到农村的千家万户。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只对个别乡镇、村发布不同类型的信息,如地质灾害点、防汛(沿河两岸各村)等等。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切实让群众得实惠,为群众谋利益。总之,只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农村广播村村通工程建设定能顺利进行,也定能实现时时通、长期通。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