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届全会 >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 提案快讯

市民政局:兜牢民生保障 绘就幸福底色

2024-01-03 11:22   来源: 三明日报    字号:  

  “要大力推进医养康养结合,提升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加强社区工作力量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023年,我市民生保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相关制度出台及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其中,城乡居民养老、强化基层治理等热点话题备受社会关注,也是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焦点。

  市民政局陆续收到政协提案19件,办结率和满意率达100%,《关于推进医养康养结合,提升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建议》等重点提案办理有力地推动工作取得高质效。

  情暖“夕阳红” 聚力居民养老服务

  截至2022年底,三明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达54.1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8.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养老服务是我市做优民生保障事业的必然要求。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长明表示,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我市目前还存在着养老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队伍不够专业等问题。近年来,民政部门坚持从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推进提案建议落地落实,打开养老服务新局面。

  大田县2023年创新推出的“互联网+点菜式”养老服务机制,让家住大田县上京镇丰田村的老人朱凤娥满足了“养老不离家”的愿望。通过家中安装智能体征监测和紧急呼叫设备,养老服务中心可对服务对象实时健康监测。

  当前,全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签约率100%,设立医养结合机构10家,乡镇敬老院、基本实现与卫生院同址或者毗邻建设,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的提升,为全市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642张,并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大田县闽中康养中心、建宁县康养中心类普惠养老等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另有1500余个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设施覆盖70%以上建制村。”江长明说。

  遍布全市社区的110处长者食堂引人注目,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免费就餐。三明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志愿服务,为老人提供就餐、教育、娱乐等服务。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引导越来越多的专技人员、志愿者加入爱老助老行列。全市已有一线养老护理员860人,岗前培训率100%,三明的养老事业协调发展,产业不断壮大。

  赋能社区工作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一个个健康而有活力的社区,共同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的新三明。

  江长明说,正如市政协委员在提案《关于加强社区工作力量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建议》中指出的那样,目前人们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婆婆妈妈”层面。新时期社区工作日趋多面化、专业化,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亟待政策、资源向社区倾斜,向社区工作者队伍补充高素质人才。

  然而在基层调研中,不少受访的应届大学生表示:“社区工作薪资待遇低、上升途径少,在社区岗位就业并不体面。”哪怕是当下就业难,社区工作也不是首选。

  2023年2月,市民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人社局联合发文,通过明确在职城市社区工作者薪酬结构、福利待遇等,为应聘人员吃下“定心丸”。当前实行的“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根据社区工作年限、岗位等级等条件,建立报酬待遇动态增长、定期调整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

  不少县市对学历的要求也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学历,降低高校毕业生应聘社区工作者准入门槛,不断扩大社区就业渠道。

  提及社区工作,那一抹“志愿红”让人眼前一亮。一年来,我市继续推进社会志愿者、党员志愿者进社区,三明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36.8万人。社区党员志愿者亮身份、作表率、优服务,“有事找书记 服务零距离”等党建志愿项目争相开展,同时发挥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居民、退休老同志发挥能量,主动对接群众需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江长明表示,市民政局将继续强化部门职能,关注民生需求,积极采纳政协委员的“金点子”,在新征程上贡献新的民政力量。(詹铁笛)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三明市委员会 主办 联系电话:(0598)8222351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高岩新村 52 幢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