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求突破,砥砺奋进勇争先。
2024年,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实”字服务中心大局,着眼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俯下身子倾听民声,不断提升“建”的质量、展现“专”的水平、突出“商”的特色、发挥“制”的优势,着力在推动协商成果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以协商有方、监督有力、参政有为的扎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三明实践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元区
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党建聚同心 履职共奋进”党建品牌,持续拓展“党建+履职”,深入推进机关党建与社区党建、企业党建联建相促,不断丰富政协党建内涵。围绕“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主题,开展新老委员座谈会、“委员与界别群众面对面”、健康义诊等系列活动,让党旗在政协履职一线高高飘扬。
深耕协商主业。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围绕“弘扬‘晋江经验’,推动三元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开展常委会专题协商,组织对口协商9场、重点提案办理协商9场、民主监督6场、视察调研10多场次,形成调研报告26份,其中16篇调研报告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示。
深化品牌打造。以“家门口协商”履职品牌建设为载体,打造“委员工作站(室)—界别议政厅—乡镇联络组”全链条协商平台,深入开展“一线微协商”“近邻协商”“点题协商”等履职实践活动,拓展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政协协商的渠道,组织开展各类微协商、微调研、微监督、微服务活动60多场次,收集群众各类诉求和意见建议212条,协调解决诉求53件。
聚力两岸融合。开展“让政协走进台胞 让台胞走进政协”专项活动,邀请台胞代表进政协机关、进界别议政厅,通过参加协商活动、列席政协全会等方式,让台胞切身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开展走访台胞台企等活动,帮助台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5个,促成政协委员与台胞结对交友15对,在政协与台胞的“双向奔赴”中凝聚“向心力”、画好“同心圆”。
沙县区
建言资政成效明显。开展2场专题协商、4场对口协商、13场微协商,3个重点提案办理协商,10场视察调研活动,形成协商成果22件,提出意见建议106条,关于“加快沙县现代化实战消防综合训练基地建设,打造安全应急产业链”等4份调研报告得到区党政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凝聚共识水平提升。加强与外地政协交流协作,组织委员带着课题外出考察学习10批86人次,拓宽参政议政的思路举措。
擦亮“政协e家”品牌和特色政协委员工作站品牌。提升“政协e家”云平台功能,打造协商闭环链条。办理重点协商课题12件。“政协e家”品牌创建经验在全省政协提案工作培训班上进行交流,并获得省政协领导肯定。突出一站一特色,指导小吃产业等7个政协委员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活动,新设立东门古街街巷文化委员工作站,推动街巷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沙县小吃政协委员工作站做法获全国政协领导肯定。
增强“委员河长”质效。提升“委员河长”巡河问水工作,区政协荣获市“委员河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培育“一站一段一湖一公园”4个示范点,以点带面助推水生态保护治理。
助力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沙县小吃供应链平台建设等调研成果转化,引导批菜网等乡贤企业家回沙县投资;推动常州沙县小吃产业学院与三明市农业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协同开展沙县小吃从业人员培育培训;协助完成沙县区列入中餐特色小吃美食地标城市名录申报工作。
加快沙县现代化实战消防综合训练基地发展。开展重点协商,“成立重点项目攻坚组、加强基地政策扶持、推动三明农校成立安全应急产业学校(院)、打造安全应急培训产业链、探索规划建设应急装备产业园”等意见建议转化为沙县现代化实战消防综合训练基地建设成效。
永安市
构建“4+1”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工作机制(以界别议政厅、片区工作站、委员工作室、乡镇联络组四级平台为主体,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为主要抓手)。开展“微协商”90多场次,聚焦老龄服务、青年就业、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等热点议题,开展专题协商、民主监督,推动永安市总医院完成“云药房”煎药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在三明市首家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政协的履职成效转化为民生福祉。
丰富民主监督形式,提升监督高度、深度、力度。围绕“四领一促”及其他重点工作定期开展监督,助力北部污水处理厂、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等一批全市重点项目实施;与永安市检察院在三明市首创政协民主监督与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衔接机制,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未成年保护等15个领域开展监督,助力红虫整治、文川溪流域水质提升等工作,推动民主监督形成合力;聚焦群众切身利益,组织委员参与市纪委监委开展的“点题整治”工作,助力推动民主监督从“柔性监督”到“刚柔相济”。
立足“提得准、办得实、成效好”目标,推动提案工作“双质提升”。通过提案督促办理,有效推进计划投资140亿元的安砂电站综合枢纽提升项目、永安南北双塔改造提升及夜景工程。
明溪县
聚焦中心工作,助力产业升级。聚焦中心工作,把“加快推进高端制剂产业园建设”列为常委会议政性协商课题,组织调研组赴江苏、重庆等地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产业园,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20余条,转化为出台《明溪县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规划(2024—2035年)》等政策措施。
开展“三献”(献计、献策、献力)活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号召全体政协委员参与县委重点工作和“四大专项攻坚行动”,投身推动征迁、资产盘活、投融资创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工作中,在实践中提出政协建议、贡献政协力量。
侨界委员建新功。引导侨界委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创办和领办项目,把明溪的欧洲商品销售拓展到市外。鼓励和支持归国华侨和侨眷参政议政,协商推荐归侨、侨眷代表人士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发挥侨界委员在海外的资源优势,为三明市经贸代表团出国访问、开展经贸合作牵线搭桥。
“点题协商”办实事。开展“过境公路改造提升”点题协商回头看,召开协商座谈会,为推动明溪县过境公路安全顺畅献计出力。
加强文史宣传。成立明溪县政协书画院,建成全市首个县级政协文史展馆,宣传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伟大成就,传播政协好声音,增进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的了解和支持,提升政协工作影响力。
清流县
深化委员工作站“1363”机制建设。基础建设再提升,在原有8个委员工作站基础上,成立厦门政协委员联络点,构建“8+1”委员工作站体系。活动组织再提升,聚焦青年就业、民营企业用地用工、花卉市场交易等基层治理热点难点,组织开展微协商32场、学习交流16场,上报社情民意信息30条。活动实效再提升,推动县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清馨办·云综窗”服务,入选全省2024年第一批政务服务改革典型经验案例;持续跟踪县汽车公交始发站(候车亭)建设,列入第五期微改造大提升项目;协商推动开通清流—林畲公交班线。在全省市县政协主席工作座谈会上,《清流县政协依托委员工作站着力破解“两个薄弱”》经验作为全省两个典型之一作交流发言,《浅谈委员工作站在基层协商中的独特作用》理论文章在《政协天地》上刊发。
深化百名乡贤议发展活动。紧密联系乡贤人才,目前清流县政协乡贤人才库已近800人。深入办理乡贤意见,开启在线征集、线上调研模式,征集到关于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品、关于建设储能式电站等10个方面23条较高质量建议并汇编成册。有效发挥乡贤作用,依托乡贤人才库名录资源,发动乡贤名医、名师服务清流医疗教育事业发展,其中,“清医惠清”乡贤名医工作室一年来举办义诊活动4场,接诊患者500余人次。助推成立“教育乡贤”名师工作室,吸纳入驻7位乡贤名师,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陈 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