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为民 助推发展 ——三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回放(上)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1-01 16:05 浏览量:230

  

  市政协主席宋志强就《关于深化民营经济建设的建议》重点提案开展督办调研。

  

  市政协副主席蒋先东开展《关于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重点提案督办调研。

  

  ●全媒体记者 朱丹宇

  心系三明发展,情系社会民生。一年来,三明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工作方针,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着力打造“提案为民 善提优办”特色履职品牌,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建言资政,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全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委会共立案提案240件,经市政协主席会议研究,确定《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建议》等9件提案作为2024年的重点提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作出批示,并召开专题督办会议,督促办好办实政协委员提案。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确定由6位副市长、党组成员会同市政协副主席共同督促办理。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提案办理工作,积极通过提案办理推动改革发展。

  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前,本报将9件重点提案的背景建议、办理成效概述刊发,以展现提案工作成效。

  加快推进我市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提案内容】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建议》。提案指出,目前全市各工业园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用地闲置及低效现象,不少地区一方面提出项目用地紧张,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存在用地闲置。提案建议,成立全市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动态数据库,制定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再开发产业指引,坚持“亩均论英雄”工作导向,完善产权登记,鼓励收购相邻多宗低效利用地块集中改造开发,构建空间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4个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地方政府和园区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的多部门联动协同监管。

  【办理情况】该提案的办理工作由副市长廖金辉牵头,市自然资源局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制定措施压实责任。将市管园区和各县(市、区)园区低效用地处置完成情况纳入“四领一促”考评内容。印发《三明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规划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三明市园区低效用地认定标准》等方案,进一步盘活低效用地。二是科学实施分类处置。今年以来,已保障三钢氟多邦氟新材料一期工程等11个重点工业项目获批,面积705.15亩;印发《深化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三是构建完善监管体系。出台《关于妥善处理三明市区房屋和土地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若干意见》帮助解决工业企业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的问题,今年以来已为工业企业办理产权证274本,涉及土地面积5850多亩、房产面积约70.6万平方米。深化府院联动协同机制,2023、2024两年通过破产审判释放土地资源420.18亩,出清房产12.3万平方米。

  “以竹代塑”推动三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案内容】刘家福委员提出《抢抓“以竹代塑”战略机遇,实现富民产业跨越发展的建议》,钟宏华委员提出《关于抢抓“以竹代塑”机遇 激发竹产业动能 推动三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民革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把握“以竹代塑”契机 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指出,三明拥有竹林面积、产值均居全省第二位,但竹资源优势还未转化成产业优势,竹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也有待提升,同时竹产业多重功能与多元价值还需进一步挖掘。提案建议,加大科技推广,建设竹林高效示范基地和竹种源基地,加快专业园区建设,形成工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大力发展竹文旅,强化组织保障,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办理情况】该提案的办理工作由时任市政府党组成员郑剑波牵头,市林业局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夯实产业基础。制定《三明市竹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3-2035年)》《三明市竹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以竹代塑”等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企业开展竹林FSC森林认证,全市累计建成丰产竹林基地220万亩、FSC认证103万亩。二是培育产业优势。加快推进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编制《三明市竹木产业招商手册》,拓展竹产业链。沙县时益木竹等17家企业入选福建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永安和其昌竹业牵头编制的《集装箱底板用竹木复合板》国际标准发布。三是开展科技创新。围绕“以竹代木、以竹代塑”新产品开发、竹加工新技术及设备开发等,策划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先后有25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立项,累计获得909万元经费支持。将乐缘福生物质、三元吉兴竹业等5家企业新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化民营经济建设 释放强劲发展动力

  【提案内容】民建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深化民营经济建设的建议》。提案指出,由于三明市地处内陆山区,经济发展底子薄,当地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准入门槛高、税收政策不力,进一步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提案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维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持续完善政策优惠,加强宣传指导,试点建立具有三明特色的“天使投资”平台,助力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持续提升核心能力,设立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鼓励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人才培养投入,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培育宣传氛围,打造我市新时代民营经济名片,制定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的具体意见,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常务副市长杨国昕牵头,市发改委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关于持续深化集成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提出从优化涉企服务等5个方面深化营商环境集成创新。二是持续完善政策优惠。出台《三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编制《三明市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手册(2024)》,涵盖税收优惠、降本增效、资金奖补等6个方面政策127条措施。开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集中让利月”活动。三是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依托“6+1”科技创新平台,与民营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175项,成果转化30余项,积极向民营企业推介项目,扎实做好民营企业人才“引、育、留”工作,向民企人才发放“三明麒麟山英才卡”2000多张,兑现民企人才政策资金2300余万元。四是持续培育宣传氛围。开设了《明商好故事》电视专栏、《明商》报纸专版、编辑出版《明商好故事(四)》,共推出相关报道1.1万余篇(次)。

  “银发经济”助推沪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提案内容】民盟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培育我市“银发经济”推进沪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指出,沪明对口合作为文旅康养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银发经济”蕴含巨大市场,但存在营销宣传不够精准,产品供给相对匮乏,配套设施亟须完善,“数字鸿沟”有待弥合等问题。提案建议,打造营销新模式,制作专题宣传视频,创新线下直销模式,拓展线上营销渠道。构建多元化供给,打造老年友好型旅游产品,构建老年人旅游合作网络,延伸老年旅游产业链。创建老年友好型环境,一方面建设“老有所行”硬设施,另一方面打造“老有所行”软环境,完善“智慧游三明”平台、加入语音讲解模式、增设人脸识别系统等,为老年群体提供舒心、安心与暖心的旅游环境。

  【办理情况】该提案的办理工作由副市长张元明牵头,市文旅局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加大康养场所供给。编制《福建省三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三明市新形势下促进文旅康养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涵盖企业扶持、品牌创建、医养结合等方面奖补政策。二是落实养老优待政策。针对65岁以上老年群体推出五折、免票等优惠政策。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面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开展“周周有戏看”惠民演出赠票活动,2024年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赠票近1000张。三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打造“幸福三明”养老品牌,支持养老服务与文旅、养生等行业融合发展,建设运营“CCRC”持续退休照料社区项目。加快智慧养老项目建设,引入或培育17家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养老服务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智慧养老院”。

  (本版图片由市政协办公室提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三明市委员会 主办 联系电话:(0598)8222351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高岩新村 52 幢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