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为民 助推发展 ——三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回放(下)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1-03 20:03 浏览量:230

 

  心系三明发展,情系社会民生。一年来,三明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工作方针,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着力打造“提案为民 善提优办”特色履职品牌,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建言资政,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全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委会共立案提案240件,经市政协主席会议研究,确定《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建议》等9件提案作为2024年的重点提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作出批示,并召开专题督办会议,督促办好办实政协委员提案。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确定由6位副市长、党组成员会同市政协副主席共同督促办理。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提案办理工作,积极通过提案办理推动改革发展。

  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前,本报将9件重点提案的背景建议、办理成效概述刊发,以展现提案工作成效。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提案内容】民建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快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提案指出,我市非遗文化与旅游资源只是粗放整合,尚未深度融合,重风景观光,轻文化体验,旅游市场“留不住人”的现象仍然突出。提案建议,在政策扶持上加大倾斜力度,鼓励实力雄厚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入驻,在市博物馆或其他展馆设置非遗文化专题展区。培育、引进既有文艺功底又能接地气的文创人才、旅游服务管理的专业人才,在文化创意、“非遗”利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隐形资本上做文章。创新营销手段,借助现代传媒提升知名度。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副市长张元明牵头,市文旅局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出台《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加大非遗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非遗数据库,推进数字化录制和纸质档案保存工作,编撰出版《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系列书籍。三是加大文旅融合力度。打造清流、宁化“寻根溯源之旅”等3条非遗保护+客家民俗和工艺体验+传统村落游玩一体式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4月,沙县小吃集团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举办“三明非遗之旅”线上直播活动、“非遗记忆”专题纪录片展播等线上活动,开展“绿都三明 尽享非遗”三明市非遗项目摄影大赛等40余场非遗展示展演活动、50余场“非遗六进”活动,线上线下观众达5.37万人次,媒体报道17篇次,营造非遗保护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医体融合” 助力健康三明建设

  【提案内容】蔡丽青委员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医体融合” 助力健康三明建设的建议》。提案指出,我市处于“医体融合”初步阶段,存在缺乏专门组织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总体效率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匮乏、全社会“运动促进健康”的观念尚未形成、重医轻体观念依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案建议,建立完善“医体融合”工作机制,组建跨部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健康干预试点,明确试点医院,探索“社区医院+社区”运动健康管理模式,推进“运动处方库”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医体融合”学科培养机制,开展专业能力教育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经费支持,推动技术立项定价,探索形成三明特色的“医体融合”模式。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开展大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办理情况】该提案的办理工作由副市长张元明牵头,市卫健委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建立“医体融合”机制。印发《关于开展体卫融合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医体融合”纳入2024年总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院长)年薪考核,强化经费支持。二是开展“医体融合”试点。将运动处方、慢病运动干预作为“医体融合”试点的重点任务逐步推进,筛选医院、高校、单位工会、体育培训机构等试点服务对象150人,分别进行高尿酸血症、肥胖等运动处方干预试点。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包含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医学与体育交叉学科类专业纳入医疗卫生行业紧缺急需专业,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加强健康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等专业课程建设。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组建以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教师和市第一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师为主的宣传推广队伍,开展线上线下运动处方知识讲解、理念宣传和免费体质健康监测与康养体验服务。

  加快公立养老中心建设 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案内容】民进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快公立养老中心建设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指出,公办养老院的床位数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养老服务亟待更加均等化。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较弱、养老人才队伍建设较滞后、养老服务标准缺乏规范等问题。提案建议,推进医养融合,用好区域医疗联合体内优质资源,进行医养资源整合融合,发挥互补优势。强化引导监管,梳理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规范每个项目的服务内容、对象、标准和责任主体,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创新运营方式,将政府拥有所有权的养老设施交给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运营,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的保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设置公立养老院的公益事业岗位,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办理情况】该提案的办理工作先后由时任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军强和市委常委、副市长胡帅牵头,市民政局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推进医养融合。推进公立医院开展养老服务,全市培育医养结合机构17家,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试点增至48家,全市医养合作签约率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至74%。二是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落实养老机构一次性开办补助等优惠扶持政策,将养老服务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中央专项公益金2876万元,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三是打造专业养老人才队伍。将养老护理员列为市级紧缺职业(工种),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给予最高3万元的入职奖补和服务每满三年3000元的在职奖补。

  加强教育合作 推动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

  【提案内容】民进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强教育合作 推动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建议》。提案指出,我市还存在城乡教育不均衡突出,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教育合作模式有待细化,品牌特色总结有待提升等问题。提案建议,制定出三明市“教研共建、活动共融、资源共享、文化共生”的“四共”目标指导意见,建立和完善与“紧密教共体”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统筹并指导设立片区长学校(龙头学校)。开展教师线上线下同步教研培训活动,推进结对学校间的师资交流,开展校际短期留学,实施“捆绑式”一体化考核,加强发展性评估和年度考核评比。做优品牌,将义务教育“紧密教共体”建设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深入挖掘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教育合作模式的社会美誉度。

  【办理情况】该提案的办理工作由副市长张元明牵头,市教育局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规划实施一批城区学位增补计划项目建设,加大对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强化校舍场地、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建设。二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深化沪明教育对口合作及泉明教育山海协作,选派优秀教师到上海、泉州跟岗学习。实施名师名校长梯队建设,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三是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化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工程,巩固提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乡村小规模标准化学校和温馨校园创建水平。推动总校制“3456”办学模式,推进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辐射延伸。

  规范生活垃圾分类 共筑绿色环保家园

  【提案内容】冯火珠委员提出《关于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民建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标准,化解邻避效应的建议》,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提出《关于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彭慧灵委员提出《关于加强我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提案指出,三明垃圾分类工作存在居民参与意识相对薄弱,分类亭(屋)在日常使用、管理等环节不够精细化,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提案建议,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原则,夯实各部门主体责任,配齐配足督导员,强化垃圾分类亭(屋)规范管理,提高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加大力度开展有效宣传,加强垃圾分类培训,多层次、多方位向群众介绍和宣传生活垃圾分类进展。强化试点示范创建,对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办理情况】该提案的办理工作由副市长廖金辉牵头,市城管局主办。

  【落实情况】一是大力强化政策配套。制定出台《三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2024年度三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13个法规制度,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单位、社区、乡镇、校园考评,搭建垃圾分类监管子系统,实现全过程监管。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生活垃圾分类系列活动220余场次,印发《三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举办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培训48场次。三是推进设施建设。全市11个县(市、区)共计完成1121座垃圾分类亭(屋)建设,今年新(改)建250座生活垃圾分类亭(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桶车一色”“混装混运”专项整治行动,完成255辆分类转运车辆标志标识整改,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效率。  

(朱丹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三明市委员会 主办 联系电话:(0598)8222351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高岩新村 52 幢

欢迎登录本站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