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4年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总结
2024年,三明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在市政协党组、主席会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和省政协“强五力、优服务、提质效、走前列”的要求,按照市委“四领一促”工作部署,围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同心共守绿水青山”广泛凝聚共识、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以高效能履职服务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广泛凝聚共识增合力
组织专委会成员和工作人员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传达省政协推广宣传《“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暨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工作座谈会精神,开展交流研讨,提出贯彻意见。发挥人资环委、专委会成员优势作用,坚持学用结合,围绕“进一步加强三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引导社会各界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二)深度协商议政促发展
1.开展专题协商,助推“两山”价值转化。一是牵头开展工作。牵头研究室、农业农村委制定“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常委会专题协商课题调研方案,组织调研组赴湖南岳阳市、浙江省丽水市和建宁、泰宁、将乐等县实地调研,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二是参与报告起草。配合研究室起草调研报告,会后提供相关素材,进一步充实调研报告内容。三是组织大会发言。紧扣专题协商主题,筛选4名专题发言和6名即席发言的政协委员人选,与发言人员沟通确定发言主题及意见建议,把关委员发言材料,指导专题发言的委员制作PPT等。
2.深度对口协商,助推废弃矿山修复治理。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收集梳理资料,组织课题调研组深入大田等县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和部门意见;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横峰县,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学习考察先进做法和经验。在充分征求部门意见和几经论证后,形成调研报告。二是深度协商互动。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会议创新引入ppt案例介绍环节。课题调研组成员精准建言献策,提出“压实治理责任”等7条具有操作性对策建议,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认同,调研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阶段了解协商成果采纳落实情况。市自然资源局在协商后的2个月内采纳落实5条建议,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2024年如期完成2000亩废弃矿山治理任务。
3.督办重点提案,助推生活垃圾分类。组织提案人、提案单位负责人、相关政协委员赴三元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等地实地调研。召开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组织提办双方深度协商交流,根据提案办理情况,共商提升垃圾分类举措,提出“加强前端管理”等3条意见建议,形成《“关于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重点提案督办情况报告》报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供其参考。
(三)创新民主监督见实效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性质定位,积极探索加强民主监督的新机制、新举措。一是紧扣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贯彻执行情况、化工园区水环境治理存在的现实短板问题,选取“加快化工园区水环境治理提升”调研课题,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列入以市委办、政府办、政协办名义联合印发的《2024年度三明市政协重点协商工作计划》。二是调研协商。协商论证监督重点和切入点,对总体目标、工作要求、监督调研内容等作出具体规定,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监督调研组赴6个化工园区调查摸清情况,听取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家代表意见,座谈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专项民主监督报告(初稿)。上门走访征求市发改委等5部门意见。三是闭环跟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充分肯定民主监督报告内容,市政府召开专题整改会,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形成“问题清单”和“工作清单”,市政府办将采纳落实情况向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作书面反馈。
(四)深化品牌建设作示范
1.深化凝聚共识。一是持续高位推动。召开全市深化“委员河长”工作视频会议,总结上年工作情况,部署落实省政协和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委员河长”工作的批示精神,解读《“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二是多层级推广《规范》。组织开展《规范》宣传、推广、实施工作。如,协助省政协在泰宁召开推广宣传《规范》暨人资环委工作座谈会。协助制作“‘委员河长’巡河督河、同心共守绿水青山”等系列宣传视频。赴泰宁、宁化等县现场宣传解读《规范》,出台《2024年三明市政协“委员河长”工作意见》。三是多层面做好宣传。组织、联合有关单位积极宣传“委员河长”工作成效、机制改革经验等。2024年在人民政协报等主流媒体共计刊登153篇,其中,《福建三明市以“委员河长”为抓手、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实践》入选水利部典型案例。
2.深化协同联动。一是与党政同向发力。组织“委员河长”在深度调研基础上,围绕“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开展专题协商;围绕“加强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开展对口协商;围绕“加快化工园区水环境治理提升”,开展民主监督。二是市县政协同题共答。指导各县(市、区)政协开展涉水生态治理方面的课题。如,指导推动沙县区开展“加强污水排放管理”、清流县开展“建立美丽幸福清流河”等课题对口协商。一年来,全市共形成涉水调研报告19篇,提案41份、社情民意信息40篇。三是与行业部门同频共振。指导各县探索创新,推动形成“一县一特色”良好工作局面。比如,沙县区创新推广公益河长、校园河长、委员河长示范河湖等“委员河长+”模式、泰宁县持续开展“百里河湖百里路、委员联巡为民督”活动等。
3.深化民主监督。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常态化组织开展“自主巡、集中巡、跨域巡”履职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共巡河4.78万次,累计巡河19.3万公里,发现上报问题344个。二是促进成果转化。推动调研成果落实,做好调研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如,调研报告《深化河湖长制、同心共守绿水青山》中的5条建议被纳入2024年1号河湖长令“晒水、议水、评水”三水机制。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委员河长’民主监督沙溪流域(市区段)治理的有关情况及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大部分建议已得到有关部门采纳落实。通过“三水”机制和河长联席会议等制度推动解决问题332个。
4.深化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统筹。制定《2024年三明市政协“委员河长”工作意见》,从调查研究、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示范建设、协同联动和品牌建设等六个方面出台工作意见。二是动态调整。重新调整充实“委员河长”队伍,开展新聘“委员河长”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市、县二级)“委员河长”达420人,其中:市聘“委员河长”258名、县聘“委员河长”162名。三是实施亮晒。每月通报“委员河长”履职情况,年终考评各县(市、区)“委员河长”工作和“委员河长”履职情况,通报表扬2023年度“委员河长”工作先进单位、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委员河长”,以此激励“委员河长”担当作为。四是强化示范。制定出台《关于“委员河长”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市“委员河长”工作现场推进会,赴基层调研推动各县示范建设。
(五)举办主题活动聚共识
联合市林业局举办“关注森林·结识三明的自然朋友”主题活动,组织市森林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部分县(市、区)政协负责人、林业专家、媒体记者、生态保护志愿者等约70人,深入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考察、森林漫步、植物识别比赛、参观动植物博物馆等活动,引导各界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活动信息在中国新闻网和省政协微信公众号发布。
此外,认真做好“全国生态日”“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嘉宾接待工作,协助省政协开展“推动闽江九龙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网络议政活动,提交子课题《关于三明市化工园区整改情况的调研报告》,安排好三明分会场和省政协委员户外选点、视频连线发言等工作,省政协人资环委为此发来感谢信。接待上海浦东新区等地政协来明考察6批次,参加省政协组织的森林生态科普宣传活动。
2024年,虽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专委会成员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与县(市、区)政协相关委的工作联系互动还不够,由于未设立资环界别,没有专门渠道与界别群众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反映群众意见建议。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委员河长”工作。一是持续深化调查研究。围绕水生态治理保护,精选调研课题,制定调研计划,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精准建言,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或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增强“委员河长”助力水生态保护治理的实效性。二是持续深化民主监督。利用“三水”、河长联席会议等机制推动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互动交流,助力改进工作、推进落实。创新形式载体,联合监察、司法等力量,开展更多跨层级、跨部门联合监督。三是持续深化品牌建设。指导县(市、区)深入推进“委员河长”示范建设,促进河湖管护工作均衡发展。加强“委员河长”工作经验总结和成果提炼,争取在更多主流媒体上刊登。多层面宣传推广《“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
(二)促进协商成果转化。结合2025年“成果转化年”活动,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的2024年度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民主监督等重点协商工作报告及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委员河长’民主监督沙溪流域(市区段)治理的有关情况及建议》,进行“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办理、反馈”全过程跟踪,促进协商成果得到有效转化。针对2023年“深化河湖长制、同心共守绿水青山”调研报告中提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调研,通过“三水”机制推进问题整改。
(三)聚焦发展建言资政。一是开展对口协商。立足我市生态资源好、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开展对口协商“推进森林康养发展、同心共守绿水青山”课题调研,助力构建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森林康养格局,打响“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康养品牌。二是开展重点提案督办。根据人资环委业务特点,细致筛选重点提案,组织提办双方充分协商,形成重点提案督办情况报告,促进建议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