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4年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总结
2024年,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在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精心指导和市政协党组、常委会、主席会议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积极开展联络联谊、调研协商、提案督办、界别活动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密切联络联谊,广泛凝聚思想共识。专委会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各界共识作为履职的着力点。一是加强与港澳社团特别是与港澳委员的联系。2024年5月13日至17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宋志强率团访问香港和澳门,与有关单位和社团加强沟通交流,与明籍港澳乡亲共叙乡情乡谊,与港(澳)区政协委员增进相互了解,围绕三明发展、社团建设、明港澳交流合作、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听取意见建议。期间,拜会4个单位,走访12个社团,召开12场座谈会。代表团分别在香港、澳门召开港澳地区三明市政协委员和历届委员座谈会,挂牌成立市政协港区(澳区)委员联络点;通报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三明市政协工作情况,与港澳委员共话桑梓、共谋发展;与香港两岸客家联会、澳门客属社团联合总会等有关客属社团协商交流,争取港澳有关单位对三明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支持。7月13日,市政协副主席陈欣随同三明市经贸代表团赴港澳参访,参加香港福建三明联会成立41周年暨第十一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澳门福建三明联谊总会青年联谊会成立典礼;开展重点产业、文旅推介活动,参加“非遗美食·福见沙县”沙县小吃澳门行活动;拜访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等机构。二是持续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台港澳同胞的联络联谊。专委会与市委台办、市侨联等联合开展“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海内外客属宗亲促进两岸融合征文及短视频大赛。三是不定期走访港澳台侨资企业。4月29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宋志强带队走访在明台胞、台企,到三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交流中心、三明学院,走访跨界自造乡建乡创团队台胞和青年台湾教师,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二、做实协商课题,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对口协商调研有成效。专委会围绕“创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 助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课题,组织调研组赴赣州市、龙岩市调研考察,赴泰宁、宁化、清流县实地调研,总结各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好经验,充分学习运用考察调研成果,高质量开好对口协商会议。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二是重点提案督办促落实。专委会组织调研组开展“关于培育‘银发经济’推进沪明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重点提案督办活动,实地考察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城发光大养老社区百龄之家,并召开提案督办调研座谈会,集智聚力推进沪明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三是协助做好来明调研考察调研工作。协助做好省政协“加强在闽台青就业创业平台建设”专题协商课题调研,走访市直相关部门,深入清流县、泰宁县调研,形成“在明台青就业创业平台建设情况报告”;精心安排宁德市政协调研组来明考察“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莆田市政协调研组考察“台创园建设发展情况”,洛阳市政协调研组考察“客家祖地建设情况”等调研活动。
三、突出品牌建设,促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被列为国台办2024年对台重点交流项目。11月6日-9日,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呈现四个方面特点:一是规格较高,引发两岸高度关注。论坛与第十九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联名举办,列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子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经济局、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民革福建省委会、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三明市人民政府、政协三明市委员会共同主办。本届论坛共有台湾嘉宾360多人参加,创历史新高。二是主题鲜明,彰显乡村融合特色。论坛以“创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 助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为主题,围绕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深化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互鉴、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开展交流研讨。开幕式上,发布了“创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 促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三明倡议”。论坛发言阶段,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的6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了精彩发言。三是内容丰富,促进两岸基层交流。论坛立足乡村、面向民间,注重农文旅结合,设置明台融合馆,邀请台湾当地农林相关的行业协会、企业参展。策划组织了竹木产业链暨明台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专场招商、明台特色小吃展等配套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两岸基层的往来交流。四是文化为媒,增强两岸情感动力。开幕式采用情景再现、人物专访、文艺演出等方式,精心策划了“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 绿水无声鸟作歌”“两岸青山相对出 海峡情深客家缘”三个篇章,生动诠释了台胞参与三明生态发展、乡村振兴、客家文化交流的实践探索,增强了台胞来大陆的体验感、自豪感。
四、拓宽交流渠道,扎实推进“双走进”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深入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推动“双走进”(让政协走进台胞 让台胞走进政协)专项活动走深走实、走出成效。一是聚焦融合发展,召开专项活动推进会。在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举办期间,省政协“双走进”专项工作研讨会在三明召开,总结交流开展“双走进”专项活动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活动再提高、再深化、再加强的新举措新办法。二是感悟政协魅力,举办台胞专场开放日。组织“走进政协”台胞专场开放日活动,邀请在明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和来明学习交流的台湾大叶大学、屏东科技大学学生代表等20余人走进市政协机关,实地感受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魅力。吸纳2名在明从事乡建乡创台青作为市政协应用型智库和参政议政人才库成员,参加相关议政协商活动。三是紧盯急难愁盼,用心用情解忧纾困。从开展“助推台青台农台企加快发展”专题调研入手,会同市台办、县(市、区)政协,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及时收集在明台青台农台企生产经营生活中的困难问题,通过开展点题协商,推动问题解决,助力加快发展。四是立足常来常往,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以推进政协委员与台胞台企结对交友活动为抓手,市县两级政协普遍建立政协常委、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与台胞台企结对交友制度,经常性开展走访、谈心、交心,让更多台胞充分感知“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五是突出活动牵引,增强台胞参与感和归属感。通过邀请在明台胞列席市政协全会、参与常委会专题协商及专委会对口协商等活动,让在明台胞通过政协平台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认真组织“八闽文化之旅·第七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走进三明活动,进一步深化政协同台湾同胞的团结联谊。
2024年,专委会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在整合港澳台侨资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市涉台、涉侨部门的协同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机制尚需完善。二是在一些交流活动中,对深层次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不足,未能充分挖掘港澳台侨资源在推动创新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潜力。三是在举办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方面,创新性和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聚力真抓实干,推进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筑牢根基,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专委会政治建设,把准专委会工作目标方向,把握专委会工作重点任务,树牢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初心,强化跟进助推的工作理念,引导和带动界别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画出干事创业最大同心圆,在推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二、深入调研,深化品牌建设。以建设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抓手,持续打造专委会工作品牌,筹划举办以“活化利用传统村落 打造两岸心灵家园”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把论坛主题作为对口协商课题,开展前期调研协商,采取市内调研与异地考察相结合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好对口协商,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加快推进三明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三、密切联谊,发力凝聚共识。指导市政协港区(澳区)委员联络点健全完善机制,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协商议政、联络联谊活动,组织港澳委员来明或出省参访考察,更加有效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强化与第一家园台青乡建乡创联盟的对接,持续推进两岸青年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发挥尤溪朱子文化园、宁化客家祖地、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3个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作用,认真组织“八闽文化之旅·第八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走进三明活动,打响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品牌。
四、抓牢作风,着力提质增效。按照中央、省市委新时代加强政协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引领专委会自身建设,把作风建设贯穿于专委会履职全过程,不断提升专委会成员和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注重市县联动形成合力共识,强化与市直侨台部门联系协作,增强建言资政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促进专委会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