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流域生态保护 守护绿水青山
背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一些地方小流域人工化,存在河道功能退化,导致自净能力下降,流域重点生态区位林分结构有待改善,乱采河沙行为遏制难等问题。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区域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议:市九三学社提交《关于加强我市小流域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提案建议,打造“一条岸线、三条蓝线、三条红线”:依法划定河道岸线,制订河流生态保护蓝线、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蓝线、制订地下水警戒保护蓝线,全面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供水计价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水权交易试点;加快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赎买重点区域商品林进行林分改造;启动小水电绿色转型升级;健全违规小水电站退出机制;完善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的管理制度;定期禁止河道采砂,发展人工砂。
办理:该提案由市政府副市长林俊德和市政协副主席蔡光信共同督办,市政府办、市环保局共同承办。承办单位主动与提案者沟通,征询办理意见,及时答复提案办理情况。提案得到了市环保局等主办单位的积极响应,市政协督办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深入到部分小流域所在的县(市)开展督办调研,督促结合各地的河长制等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小流域环境整治,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三明绿水青山添彩。
成效:市委、市政府将小流域保护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和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来抓,倒逼各地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做到创新管理机制,形成“河长牵头、部门合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设立了110条小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定期监测水质;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关闭拆除禁养区内所有生猪养殖场,废止《街面水库养殖水域规划》,建设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35个乡镇垃圾转运站,完成49255户粪池改造和9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86万亩;推进小水电绿色转型升级,分类清理小水电站,对全市重点流域的27座水电站实施在线监测;强化水资源管理,推进16条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已有13条小流域水质实现提升。(苏诗苗 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