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到采蜜的季节,不要随意打开蜂箱,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蜜蜂的个体发育、群体活动、蜂群繁殖。”1月5日,记者见到聂书宁时,他正在向村民传授“养蜂经”。
聂书宁,出生于永安市燕南街道埔岭村,今年42岁,永安市蜂业协会理事长、全国科普优秀人才。
1995年,从技工学校毕业后,聂书宁当过车工、糕点师,也种过花,卖过农药。断梗飘蓬的打工生活持续了7年后,他下决心返乡创业。
2002年,在一位老师傅的引导下,聂书宁开始学习养蜂知识,并迷上了养蜂产业。2003年,他告别打工岁月,带着师傅送给他的11箱蜂群,开始养蜂之旅。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养蜂13年来,聂书宁经历了不少磨难。
刚开始,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技术与资金的支持,聂书宁说:“因为没有资金,在一家木材加工厂突然发现了一群蜜蜂,就想‘收’了这群蜜蜂,结果被蜜蜂叮得体无完肤,后来还是师傅带着蜂框、蜂箱教我‘过箱’,从野生状态驯养过渡到人工管理状态。”
从此,他边筹钱发展、边学习知识,积极参加共青团永安市委组织的海西创业培训班,并获得了5万元无息贷款,还有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创业大门徐徐打开。
聂书宁在永安市及周边小有名气,从原来的枇杷蜜、荔枝蜜、龙眼蜜发展到现在金橘蜜、野桂花蜜等七八种,副产品有蜂花粉、蜂王浆等。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许多创业导师和各地青年朋友,借助这些关系,他把“嘉露”牌蜂产品成功打入了福州市场。2012年,聂书宁成立了永安市创业之家,当年就带动发展了7家农产品小微企业。第二年,合作社就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如今,聂书宁不仅自己养蜂卖蜂,还带动了周边几十个农户发展养蜂行业。他培育了洪田、罗坊以及埔岭、福庄等近10个养蜂基地。包括与外地合作的流动蜂群,他已有蜂群500多箱,年产蜂蜜近10吨。
2016年5月,聂书宁又成立了三明市首家养蜂协会,目前协会拥有5000多箱蜜蜂,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带动100多名会员增收致富。
聂书宁在不断发展他的个人事业的同时,不忘初心,充分发挥会员优势,为残疾人免费培训养蜂,首批帮扶近30名残疾人,并提供实地调查、配送工具、养蜂技术后期跟踪等服务,形成“协会+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和“传授+帮扶+上门指导”技术服务的精准扶贫模式,切实帮扶贫困户致富。
“我们通过精准扶贫把产业链做出来。残疾户变成我们的员工,他们家的基地变成我们的基地,我们就负责管理和销售。通过扶贫的一些资金帮助贫困户,我们也解决了一些资金、产地和各方面的问题,等于是双赢。政府把帮扶资金给了贫困户,贫困户反过来帮助我们,三方都赢得一个好项目。”聂书宁说。
“养蜂,只是事业的一部分。”回忆起一步步艰辛的创业历程,聂书宁说,从采蜜到生产花粉、蜂王浆,再到蜂蜜保健品、化妆品,建立一个立体养殖、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开发的生态经营农场,才是他的梦想。
作为市政协十届委员,聂书宁除了时刻都在为“蜂”代言。今年,他还关注农村移动通信问题,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骆志雄)